今日乃美利坚合众国国庆之日, 天朝多有异象. 正午时分京师地动, 又有消息称京师大学堂今日断电一天, 大量重型机械开进燕园, 不知意欲何为.
在 Google 列入 CERNET 免费列表九个月后, 微软也加入了这个行列——7月1日起教育网开始可以直连 MSN, live.com 和微软旗下的其它服务. 易观国际 5 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曾建议 MSN 为教育网用户提供免费登陆的途径, 称 “即使需要为此进行一定的投入, 但由此可以在潜在的高端用户群中显著提升认知度, 增强品牌影响力, 这种投入是符合成本收益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明天的主人翁, 培养潜在的高端客户群, 对于 Google 和微软这样踌躇满志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多少投入也不过分.
另一个事情则是在微软 Live 战略一步一步完成布局的时候, 百度也即将推出名为百度空间 (一般用户暂时不能访问) 的类 blog 服务, 显然是要与今天的 MSNSpaces, 明天的 Live Spaces 抢夺本土客户. 都说百度等 “土鳖” 企业的优势在于本土化, 在于 “更懂中文”, 百度空间应该也会继承这一优良传统.
就 Google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偏低的事实, 有人说 Google 这样的海外企业并非不本土化, 而是他们在中国面对的主要是高端客户. 中国的高端用户确实更喜欢 Google 这样的舶来品, 但 Google 们的野心显然不仅仅是这一小部分高端人群爱用自己的产品. 想想, Google 在美国市场 52% 的占有率是不是仅面对高端客户? Spaces 作为全球第一大 BSP, 也不会甘于在中国市场只成为精英人士的玩物.
本土化是必由之路, 但这意味着什么呢? 也许就意味着像雅虎中国这样, 花花绿绿的美女图片, 层出不穷的流氓插件, 耸人听闻的标题新闻. Google “不作恶” 的原则已经在中国部分妥协, 为了 “本土化”, 会不会也走上这样的道路?
我经常在想, 难道美国人就不喜欢看美女图片, 美国的小报记者就不喜欢用耸人听闻的标题么? 但是为什么打开同一个网站的美国版本和中国版本 (例, msn.com 和 msn.com.cn), 感觉就总是差那么远呢 (可能, 是因为我有限的英语能力使我不能发现那些美女图片).
从这个角度说, 本土化任重而道远. 而作为一个所谓的 “高端用户”, 我显然不愿意看到 Google 们如此的本土化. 中国互联网上有个清净的地方不容易.
P.S: 求助, Google Talk 账号与 Live Messenger 账号 transport 了以后怎么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