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夕, 宴席的最后.
一
前几天拿到了优秀毕业生的证书, 一份是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一份是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证书的壳和内文分开发的, 自己组装.
还有大概是一周多两周以前, 和汤师兄及班里两位同学去未名湖北边的教务部把差不多一百五十份毕业证书加学位证书的壳肩挑背扛到办公室, 累个半死. 证书系深圳产, 教务部的老师说他们一次印了好多好多, 够好几年的北大毕业生慢慢用了.
一路上想像着这些证书从某个深圳的小工厂里印刷出来, 经过如此如此还渗一点咱们的汗水, 最后到了各位风华正茂鹏程万里的北大毕业生们手上, 珍藏一生——觉得还是件挺神奇的事情.
二
上周一完成了答辩, 就在组会上进行了. 向两位指导我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概括地汇报了工作, 和平常组会的感觉没有太多的不同. 在这个组做了大半年, 其实还是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的. 不过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同时在 Google 实习, 难免有点分不开身, 还是多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包涵了.
从进入附中奥班开始, 学了七年物理, 大概不久也就划上一个句号了. 上周的《三联生活周刊》一个关于黄冈竞赛班的报道让我感慨万分. 竞赛是天才们的游乐园, 可惜如今的所谓 “素质教育” 只不过是要把人平庸化而已.
三
我们《元培时讯·三生》的征稿启事也发出去了, 希望读我 blog 的元培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都多多大力支持一下, 投些稿, 写写你心目中对我们03级的印象, 人或者事, 或者概括, 批评或者夸奖. 《元培时讯》当年由马宇民和我创办, 如今也算是事业蒸蒸日上, 今天我们为它值最后一次班, 希望能做得完美一些.
附征稿启事如下, by马宇民: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时光荏苒,匆匆四年:从2003年8月初入燕园时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到2007年7月离开母校时的美人如玉剑如虹,喜怒哀乐,人事变迁,多少往事,游荡在心。临别之际,且提笔抒怀,聊叙衷肠。《元培时讯·三生》编辑组特向您——元培各年级的同学和我们的师兄师姐、友人征稿,记录、珍藏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选择与理想、稚拙与成长、执着与感伤、朴素与飞扬……。若干年后偶尔想起,打开这份特刊,目之所至,窃笑当年轻狂。
特刊题为《三生》,盖取元培第三届学生之意。我们有下列写作方向供您参考:
回顾
– 元培03级大事记 (2003年9月到2007年6月)
– 关于03级在北大, 在元培的四年, 变化的是什么?
– 03级可能是最后一届具有创业感的年级, 上承01/02, 下接04/05. 师兄们怎么评判我们? 师弟师妹们怎么看待我们? 和其它年级相比, 我们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又有什么问题与不足?反思
– 四年, 元培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失去了什么? 元培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们给元培奉献了什么? 假如重新过一遍大学生活, 你会不会再次选择元培?前程
– 总结03级出路情况, 为师弟师妹提供参考. 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如何寻找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情·爱
– 03级的感情生活. 你的兄弟/姐妹, 你的情人, 你的老师.您可任意选择您感兴趣的切入点,将一点或若干感触酿成文章;随笔也好,吟诵亦可,敬请赐稿。来稿请送 sansheng@googlegroups.com ,截稿日期6月20日。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特刊一本,以表感谢。
《元培时讯·三生》编辑组
—~—~—~—我是分割线—~—~—~—
《元培时讯·三生》特刊将于6月底发行,按时讯惯例,04-06级每宿舍免费赠阅一本。若
各位需要额外的特刊以做留念,请留意我们近期关于展开预订的通知。
四
今天下午我们在大讲堂办了 “2007届元培计划实验班研讨会”, 请来校领导和我们毕业生一起探讨课程设置, 班级建设和元培理念等 “大” 问题. 03级入校四年, 也算是在这些话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人了. 实验班归根结底是实验, 个人看法若是太过于 “上正轨”, 反而会偏离了实验和创新的本意. 放开一点, 胆子大一点, 实验班就能办好.
会后元培官方在燕南地下餐厅请毕业生同学们吃饭菊残. 研讨会参加学生目测在40左右, 吃饭显然要多了很多人. 毕业在即, 每一顿饭都少不了一番牛饮. 毕业典礼时间已定, 7月4日元培毕业典礼, 7月5日北大毕业典礼. 我则买了7月7日飞回广州的机票, 7月15日飞回北京, 结束我的学生生涯, 开始工作.
倘若干掉了酒是为了重新斟满, 让我们狂欢.